近日,由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示范區共同承辦的“第30屆全國大豆科研生產研討會"在陜西楊凌開幕。本次會議以“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大豆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辦了開幕式、閉幕式、多場特邀演講、分會場報告、論壇等活動內容,托普云農科學家和來自全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管理部門、科技推廣機構及企業的800余名代表共襄盛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王軍,中國作物學會副理事長吉萬全,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科學家、大豆專業委員會會長吳存祥,以及來自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評價處、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重大任務局種子創新處等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大會開幕式由中國作物學會大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閆哲主持。
研討大會上,托普云農科學家作《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數字化表型技術面向作物種質資源鑒定的研究與應用》的主題報告,深入介紹了托普云農在技術方面如何利用計算機視覺、大數據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并展示了托普云農精心打造的多尺度、多類型數據采集,全自動高通量成像,高精度可重復測量,智能化高效率分析的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臺。
托普云農科學家作主題報告
報告指出,托普云農在計算機視覺技術領域深耕細作,致力于表型研究關鍵裝備,形成了覆蓋單器官、單株、群體三大層面的表型研究裝備體系。在單器官表型技術方面,專注于葉片、根系、籽粒等關鍵器官的形態和生理特征分析;在單株表型技術方面,著眼于植株整體的形態結構和生長狀況;群體表型技術則進一步擴展,研究作物群體的動態變化和空間分布等。
托普云農圖像識別技術在表型解析方面的應用
據科學家介紹,托普云農始終以科研端、產業端真實需求為導向,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智慧農業深度融合,多年深耕之下,組建專業的人工智能技術團隊,打造了智能考種分析系統、根系分析系統、盆栽植物數字表型采集分析系統等一系列智能設備,實現了從種子到植株各生長階段的全面監測與分析,積極推動表型產品向科研端、產業端快速落地。
例如,針對豆科植物根瘤分析難題,托普云農“植物根系分析系統"在測量根系形態、根尖數量等傳統表型指標的基礎上,能夠智能識別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根瘤,精確計算根瘤數量,測量根瘤周長、面積、體積、半徑等數據。為實現高通量、無損化采集植物表型數據,并實現數據結果高精度、多維度、可復現,托普云農自主研發國產化替代的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臺,實現表型信息高通量采集與智能分析技術的關鍵裝備和核心算法突破,解決精準育種中存在的表型檢測效率低、通量低、精度低等問題。
為實現作物生長環境中鹽度的精準化、智能化調控,托普云農自主研發了種質資源庫、智能人工氣候室、智能光照培養箱、智能人工氣候箱等人工環境調控裝備和方案,以科技力量構建起涵蓋種質資源保護和植物生長全過程的智能化環境調控體系,全面滿足種業科研、教學、生產等多元需求,為生態環境領域的智慧化發展注入了創新動力。
在農業強國的征程上,每一個堅實的腳印都凝聚著智慧與汗水。第30屆全國大豆科研生產研討會,聚焦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題進行研討,既是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現實的深刻把握,也是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前瞻布局,更是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扎實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有力實踐。作為國內先行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商,托普云農始終關注農業科研一線,今后,托普云農愿與多方攜手,推動農業現代化產業向智能化、精細化方向邁進,共筑農業強國新篇章!